媒体报道

《自然》子刊:研究人员定义细胞偶联药物 干细胞修复能力可获强化

发布日期:2024年8月7日 阅读:208

近年来,将药物和功能细胞进行偶联成为一种新兴药物形态。日前,浙江大学药学院、金华研究院教授顾臻和研究员王金强等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发表综述论文,将这类形态的药物定义为细胞偶联药物。论文总结了细胞偶联药物的设计策略、偶联技术及其在治疗癌症、免疫疾病等病症中的应用情况,并讨论了细胞偶联药物在临床转化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

细胞偶联药物有哪些类型和功能?它可以弥补哪些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未来如何进一步研究这种药物?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结合优势功能 发挥协同作用

细胞偶联药物是指将药物分子与细胞,尤其是红细胞、血小板、免疫细胞或干细胞等特定类型细胞,通过偶联技术直接连接或结合起来利用偶联的方式能让药物借助细胞的靶向性、迁移性和生物活性等特性,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治疗效果

“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细胞偶联药物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红细胞偶联药物、血小板偶联药物、白细胞偶联药物、干细胞偶联药物等。不同类型的细胞偶联药物具备不同的治疗功能。”顾臻介绍。

细胞和药物偶联能使两者充分发挥协同作用。王金强举例说:“利用红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的长循环特性,细胞偶联药物可以显著延长药物在血液内的循环时间,从而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

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迁移和定位能力,细胞偶联药物能利用这些特性,精准靶向特定组织器官,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它还可以穿越机体的生理屏障,将药物递送到常规递送系统难以到达的部位,实现对这些部位的治疗。

“细胞偶联药物不仅可以保留细胞本身的治疗功能,还能通过偶联药物增强这些功能。”王金强说,将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化疗药物等进行偶联后,其本身具有的杀伤能力会显著提升。干细胞的修复能力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偶联方式得到强化

提升靶向能力 实现精准递药

“制备细胞偶联药物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连接细胞与药物,同时不影响细胞活性和药物功能。”顾臻介绍,在细胞偶联药物的开发中,细胞与药物的偶联策略主要分为共价修饰、非共价修饰和基因工程三种。

共价修饰是利用化学方法,将药物分子与细胞表面的氨基、羧基、巯基等特定基团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这种方法通常需要特定的偶联剂或反应条件,才能将药物分子稳定地结合在细胞表面。运用共价修饰偶联,药物与细胞连接稳定、不易脱落,且药物在细胞表面分布均匀。

非共价修饰则是利用物理或生物方法,将药物分子与细胞结合在一起,不涉及共价键的形成。这种方法依赖于药物分子与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的相互作用,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化学修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细胞的天然结构和功能。

基因工程是通过改造细胞的遗传物质,将能编码特定药物分子的基因导入细胞基因组中,使细胞能通过自身的表达机制发挥药物的作用。

当前,细胞偶联药物在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血栓防治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顾臻举例说,在癌症治疗中,细胞偶联药物通过增强靶向性和杀伤力,可以加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显著提高癌症治疗效果。利用血小板偶联PD-L1或PD-1抗体,靶向术后出血部位,能增强免疫系统对患者术后体内原位肿瘤灶残留肿瘤细胞的清除,抑制肿瘤复发、降低潜在转移风险。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疗中,细胞偶联药物可以通过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来减轻或消除自身免疫反应。例如调节性T细胞偶联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其扩增并维持活性,进而抑制免疫系统对正常组织的攻击。

“细胞偶联药物的应用显著改善了传统治疗方法和药物的不足。”顾臻说,利用细胞本身的靶向迁移能力,细胞偶联药物能将药物精准递送到病变部位,有助于减少药物在非靶组织中的分布和副作用。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则可以减少给药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针对传统治疗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细胞偶联药物可以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如在脑部疾病治疗方面,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传统药物往往难以进入患者脑部发挥作用。而细胞偶联药物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细胞载体来穿越血脑屏障,实现药物精准递送。比如白细胞偶联药物就可精准递送至脑部病灶部位,对于临床治疗脑卒中、脑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生产步骤 加快临床应用

如何精确控制药物负载、保持细胞的天然功能,减少宿主对异体细胞的免疫反应,对细胞偶联药物进一步实现临床转化至关重要。

一方面,科研人员要积极推进细胞偶联药物的临床试验。目前,已有几种细胞偶联药物被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例如髓鞘肽结合单核细胞可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15药物偶联可用于治疗实体瘤和淋巴瘤;基于红细胞的偶联药物可用于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等。“我们团队创制的用于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血小板偶联药物,目前也正在开展临床试验。”顾臻说。

另一方面,科研人员也要考虑未来细胞偶联药物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为了保持活性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优化细胞偶联药物的标准化生产步骤,包括细胞分离、细胞扩增与细胞修饰、储存和运输等程序。此外,还需要全面评估药代动力学改变、药物失控释放等情况下,细胞偶联药物应用可能产生的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发更稳定高效的偶联技术,提高药物与细胞的偶联效率。同时,要探索新的偶联位点和偶联方式,减少偶联过程对细胞功能的影响。还要继续深入研究细胞偶联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毒性机制,优化药物结构和剂量,提高药物安全性。”王金强介绍。

此外,细胞固有的生理功能可能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因此,科研人员尝试对细胞进行工程改造,以提高其治疗相关疾病的能力,还可以针对不同疾病特点和治疗需求,开发更具针对性的细胞偶联药物,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

“尽管细胞偶联药物的临床应用仍面临种种挑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未来,这种药物形态有望在更多疾病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治疗方案。”顾臻说。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原标题:浙大研究团队定义细胞偶联药物

作者:科技日报记者 沈唯


清美联创秉承“四个面向”的企业哲学和价值观——

面向人类健康

面向国防需要

面向“一带一路”

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清美联创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多种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人体冷冻核辐射防治等技术研发。

目前已拥有67种不同功能的专能细胞如神经干细胞、胰腺干细胞、卵巢干细胞、肝脏干细胞、心肌细胞、毛囊干细胞等的制备技术。

北京清美联创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咨询与技术合作电话:010-8829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