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尽管包括中韩在内的许多国家以及日本当地渔业社群表示强烈反对,但日本政府仍一意孤行,坚持于8月24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据媒体报道,核污水预计将在240天内即2024年4月中下旬到达中国沿海,给我国人民健康和海洋生态造成严重威胁。
一石激起千层浪。与此同时,中国周边核态势正变得更加复杂而严峻,以核扩散为主要内容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进一步突出。这些情况的存在和发展,对中国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均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核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2023年10月25日《中国国防报》刊发《北约核演习抬高核战争风险》一文指出,北约使用核武器的决策过程不够透明,其可能将核威慑能力用于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相关核力量建设也将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作为一家负责任机构的领军人物和有担当有情怀的企业家,企业负责人敏锐地意识到,在当前国际核危机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建立“核国防干细胞战略储备库”集群迫在眉睫。作为国防战略保障,储备库集群对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和平环境、提高我国核威慑效应意义重大。
在10月29日下午举行的“欢迎中西部各省市翻译协会、公关协会会长莅临参观指导”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的一席话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共鸣。
“我们成功应用基因工程修饰等集成技术手段研发的特种干细胞,归巢到遭受核辐射损伤的骨髓等部位,使受害者获得安全有效预防与治疗。未来为各国建立‘核国防干细胞战略储备库’集群后,或可在24小时内提供给核战争受害者,该技术能让90%以上的受害者获得有效救治和生还机会。”
从医学角度看,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细胞水平上。当人体暴露于核辐射时,人体细胞的DNA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细胞死亡或变异进而产生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癌症、免疫系统系列病变等。
多年来,企业负责人对参访院士站的相关人士大声疾呼构建“核国防干细胞战略储备库”集群,旨在让大家意识到核威胁核危害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才是当务之急。
“那么,对于日常受辐射危害的职业人群有哪些对策呢?”现场有人提问。
这种担忧其实不无道理。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涉及到电磁电离辐射的相关职业多达39种,尽管有相应的物理防护措施,但长期处于辐射环境中,其累计剂量不可小觑,极易产生辐射职业病。
对此,企业负责人提出“构筑第二道健康保障防线”之说:“在民用辐射产业领域,海外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研究的特种干细胞技术,主要针对受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等相关职业人群,不但可提高人体超强的抗辐射能力,而且对已遭受辐射损伤的人群可进行有效修复,为我国广大辐射职业人群筑起第二道健康保障防线。”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企业负责人将目光投向更辽远更广阔的未来:将核辐射防治技术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程,进行全球产业布局,其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彰显无遗。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关乎全人类生存与挑战的重大时代命题,海外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核辐射防治这项颠覆性前沿技术,正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也是世界每个热爱生命和爱好和平的人的希望所在。